接近期末的日子,忙於跟上課程進度之餘,每個星期仍然會撥出一天時間放下書本與工作,出去外面透透氣。
還得慶幸德國的奇怪學制,所謂期末僅僅是課程的結束,跟考試無關。不過痛苦的則是要在寒暑假期間準備並參加考試,掐指一算假期時在所剩無幾。對此我早已認命、接受事實,反過來開始長期地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與作息。(回過頭來看,在德國的生活型態,真的和過去在台灣的生活差個十萬八千里呢...)
近期的天氣大致維持著平日陰天週末晴的絕頂循環,對學生相當友善 (天氣差時,就乖乖待在教室聽課吧~)。上星期跑到了Karlsruhe北邊的小村莊拍火車,這星期則跨越德法邊境,去一趟史特拉斯堡 Strasbourg。這座城市呢,大概去了不下十次,主要還是因為這裡相對於我所居住的地方觀光許多,能有更多東西可以看可以拍。而這次呢則是要幫喜歡法國的女友去挑一點法國日常的禮物,索性跑去看看,畢竟只需1.5小時的車程。
搭乘鐵路一路向南,先是來到了Appenweier。很多人說搭德國鐵路要有很強的心臟,所言甚是。這條路搭了至少三十次,準點的次數五根手指頭數得出來,誤點不僅僅是常態更是萬幸,總是得祈禱他別停開或是消失。為了避免轉乘失敗,已學會預留時間(以及佛系)的我提早了一小時前往轉乘點,剛好也能夠隨意拍幾張照片。
在月台上靜靜等車,太陽高照卻十分溫暖(大概攝氏5度,對於冬天的德國來說,這樣的氣溫配上這樣的天氣,是個如春天般的幸福)。來了幾班貨物列車,算是非常幸運。德國鐵路境內的貨物列車往往都是一長串,而且大多為散裝貨櫃。我蠻期待拍到過去在網路上常常看到的BMW貨物,一整排汽車被運送的畫面肯定很酷。
往史特拉斯堡的支線是距離主火車站幾百公尺外的小月台,搭配一小時一班的兩節極短列車。最近這段鐵路的法國段感覺非常怪異,常常停光光,於是旅客必須在邊境城市Kehl下車,然後轉乘史特拉斯堡的電車系統CTS進入市區。另外,這段小支線只要到了聖誕節就會變得超可怕,因為全德國巴登符騰堡的人可能都想要透過這兩節車廂過去逛聖誕市集,最後就會演變成月台上不到5%的人擠得上車。過了短暫的12月旺季後,月台則恢復過往的人潮,偶有列車客滿的情況,但也常常小貓兩三隻,不難想像營運上的困境。
我並不是法國愛好者,但對於史特拉斯堡卻仍有高度評價。這個在阿爾薩斯地區最大的城市,有著"混血"的風格。我曾經去過巴黎,再回到史特拉斯堡後覺得它很不像法國。並非完全因為街景,還有走在街道上時給人的感覺。總覺得美或者是舒適,常常會建立在一種距離感之上。講白話就是,挺喜歡德國城市中普遍出現稍微冷漠的風格,能夠讓旅人專心在周遭的風景、街道,或是日常。來到史特拉斯堡,最顯眼的景點非主教教堂莫屬。曾經在去年四月時爬上去觀景台過,可以一覽整個史特拉斯堡地區,視野非常好。(教堂在歐洲地區常常是該城市最高的建築,德國是最明顯的,甚至有法規限制其他建築高度) 過往不是遇到爛天氣,就是觀光人潮太多,這次難得排除各種爛條件,拍到了心中想要的教堂畫面。
一邊散步一邊到書店,買到了想要的東西。接著再到隔壁街頭的手搖店machi machi,聽說是周董開的,肯定要捧場一下 (雖然根本不缺我一個人)。這個路段剛好是電車進入市中心的部分,手上有小黑七這顆長鏡頭,肯定是要再次挑戰一直想拍的構圖。為何說再次挑戰? 這裡能站的地方,跟電車路線之間隔著一條自行車道,搭配前方的紅綠燈號誌,導致電車往往跟自行車一起出現,能夠拍到乾淨的畫面實在是需要點耐心。在這裡蹲了約莫20分鐘,總算拍到一班,而且還是非廣告列車,善哉善哉~
在市區隨便拍幾張,時間也接近日落。算一算時間,正好可以在法國邊境的電車站下車,然後徒步跨越萊茵河到德國,轉乘鐵路回Karlsruhe。藍天下的萊茵河是很漂亮的,安靜的水面反映著現在的和平,但每次經過時,腦海中總會浮現關於二戰的種種,畢竟萊茵河可說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地帶,這段歷史已經背得滾瓜爛熟。扯遠了XD 總之這趟旅程就在徒步回德國的悠閒之中畫下句號,也過了一個充實又舒適的星期六,得以打起精神、再次出發面對課業。
後記:
距離上一篇部落格文章已經是2023年11月,時間真的過得很快。
埃及跟日本遊記還沒寫完,中間還去了越南跟香港,當然還有去年四月開始的德國留學生活。這些旅行回憶我都有記錄下來,也正在找機會重新連載。礙於最近的課業繁忙,甚至可能持續到年中後段,我決定先利用碎片時間更新一些小日記,紀錄現在在德國的生活,尤其是周六的小旅行。許久沒寫文,敘述能力生疏不少還請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