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南迴線與屏東線鐵路電氣化之後,我似乎沒有再拍過無桿的列車畫面了!
時間要回到一個多月以前,當初為了要去德國西部Saarland的首府Saarbrücken觀光,參觀那邊非常有名的世界遺產煉鋼廠,我從Karlsruhe需要先經過Wörth到西北邊的小城Neustadt,接著再轉通往Saarland的車。在經過Wörth的時候,經過了好一大段無電氣化的區間,這時才想起來一開始在卡魯上車時,列車確實不是吃電的XD 那趟旅行結束過後,也讓我燃起一股想去那邊探點的興致。同時在接近三月各種考試的情況下,我也沒辦法在周末出去長途旅行,乾脆睡到飽然後輕鬆搭個半小時到四十分鐘的普通列車,到那附近走走看看,順便感受好久不見的純樸鐵道。
第一趟旅行,首先來到了一個小站Winden (備註:德文的W讀作V)。會選擇這座車站,是因為我在Flickr上看到一張德國人在月台上拍的照片,畫面中有幾個臂木式號誌,有夠懷舊。抱著去看看的心態,從宿舍簡單拿個裝備就出發前進。當天最大的遺憾就是天氣不太好,完完全全就是冬天的既定印象。位處溫帶地區的德國,四季分明,因此寒冷的冬季樹葉早就掉光光,整個街景畫面都是棕色、光禿禿的樣子,頗有滄桑感。
Winden是個無人小站,雖說如此旁邊還是有好幾條股道,因為此車站南邊分岔成兩條路線,一條進入Karlsruhe,一條則繼續往南,最終跨越邊境抵達法國的Wissembourg (威森堡,光看這地名,以前肯定也是德國的領地)。換好鏡頭後,便在月台端默默等待。通常朝北拍攝的話,大多都是拍攝第一月台進站的列車,也就是往Karlsruhe方向,而班次頻率則是半小時一班 (一班普通車站站停、一班快車跳停)。大概等了十幾分鐘後,終於收入第一張照片。
小巧可愛的紅色列車,德國很多地區都有這樣配色的客車,車側則會寫該路線區間的名稱。比方說,如果是進入黑森林的車,就會寫Schwarzwaldbahn。比較可惜的是,我以為會有柴油車頭牽引列車,就像我當初在網路上看到別人拍的照片那樣,不過最終來的都是動力車組。也罷,反正是來探點,來德國後拍車都沒什麼在挑剔了,來什麼車就拍什麼。畫面中可以看到遠處有著臂木式號誌,路線也挺單純,真有種鄉下風情。
接著,我離開了車站,往南徒步約莫10分鐘來到一座跨線天橋。這裡大概是我利用Google map的街景在附近能夠找到的攝影點,而且還必須開衛星圖確認,因為在地圖上並沒有道路標示,實際走起來發現大概是農田旁邊的小徑,供附近居民的農耕用車通行(之類的)。抵達天橋後,準備好設備,便開始等待RE進站。我挺喜歡自己一個人在外面等車拍的過程,測光、喬角度的同時,也會開始自我思考很多東西,平常腦袋裡都塞滿了上課的內容,唯有禮拜六能讓我想一些其他事情。
不過我時間也是有抓得剛好,車子很快就從遠方駛來。無電桿的構圖相當簡單,加上這一帶都是一望無際的田野,拍出來頗有鄉下的感覺。紅色車身搭配周圍土黃色的背景顯得更加突兀,路線比兩旁的田地硬是低了好一大截,很像是火車在地面下穿梭。遠方也有一座臂木式號誌,加上單線鐵路,實在很合我胃口,真的只差一個好看的DB紅色機車頭了~
這類客車進站時格外地慢,拍完一側,可以悠閒地把鏡頭換到朝北側,稍微拉遠一點便可以看到Winden站體。私心也蠻喜歡這個構圖,比較可惜的是往Karlsruhe方向的列車會在這座天橋前轉彎,而且視野被樹枝完全遮死,無法拍到更複雜的畫面。
第一週的探點計畫就結束了,我還記得回到卡魯市區後,特地在Ettlinger Tor站下車,火速去商場內的Comebuy買一杯手搖回家。曾經在台灣手搖成癮的我,在面對5歐元一杯的價格,實在沒辦法天天喝,只好折衷改成一週喝一次,順便解解鄉愁(愛開玩笑)。週六的時間最自由,店家也都還開著(請大家來德國要特別注意,週日沒在跟你開門營業的,沒準備好東西真的是會餓肚子,除非要吃那些僅存又貴又難吃的餐廳),正好適合來一杯手搖帶回家休息。
那天搭火車回去的路上,經過了Wörth地區,大概是出卡魯之後第一個相對大的小鎮,同時也是鐵路運輸的小轉運站。(編按:這個字念"vert",w同樣發v音,ö讀作類似er的音,最後的h不發音,歡迎來到德文小教室XD) 在西北側看到了一大片樹林,那個畫面有夠美,特地觀察了一下,發現相當有機會找到站點拍。於是回家再次開啟Google,發現的確有辦法透過大眾交通抵達,而且比到Winden更方便,直接從卡魯市區搭S-Bahn的S5路線一路到終點站Wörth Badepark站,然後徒步3分鐘就到了,有夠迅速。
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沒抱任何拍到機車頭牽引列車的期望,拿普通客車拍就好,畢竟醉翁之意不在車而在景阿~ 時間也是抓得剛好,車馬上就來了:
拍完這張之後,計算了一下時間,感覺可以收拾東西轉往車站的天橋,拍拍看其他角度,沒想到才往回走幾步,就聽到後方有股雜音,回頭看被遠方一顆綠色車頭給嚇到,手忙腳亂趕緊就定位,於是乎封面這張無電桿單機穿越森林的畫面就順利取得了:
原本預計是單純拍點客車,純粹測試這個點的構圖,沒想到送上了單機大禮,爽度爆表。這家AIXrail的車頭還是第一次見到,挺好看的,尤其搭配這個景。無電化的森林鐵路真的超讚,更增加了我之後常來這邊探點的意願!不得不說德國的拍攝環境真的比台灣好很多,以我站的這區域來講,台灣的話應該早就架滿圍籬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德國鐵路邊不像台灣一樣有那麼多白癡會隨便闖入,這點就不太確定)
拍完這張後,完全是心滿意足,沒有必要再繼續待在這裡的概念XD 速速回到車站,等候回市區的S-Bahn時,順路上了天橋撿幾張。
現在回過頭想真的很奇妙!其實這個路段也並非完完全全的荒郊野外(雖然是在德國邊境的列車沒錯),但是能有這樣農田、無桿、荒郊的原始風貌,真的有種7年前在屏東線的感覺。只不過因為氣候關係,周遭的風景多了許多冬意,算是另類的體驗。或許就是因為台灣土地面積不大,開發的密集度相對高出許多,因此鐵路也是以蠻快的速度在革新。藉著在德國生活的機會,意外收穫了這次體驗,也為枯燥的讀書生活添了一些趣味~
這是下週考試前的最後一篇貼文,感謝大家聽我碎碎念(鞠躬)。